►个人简介
江波,博士,金沙检测线路js69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食品科技学会会士(IFT Fellow,2017年中国大陆首位当选),金沙检测线路js69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兼任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期刊(SCI)执行编辑、Food Bioscience期刊(SCI)编辑部主任及接收编辑,《食品生物技术》编辑部主任,《食品科学》、《食品工业科技》、《现代食品科技》等杂志编委,致公党无锡市委副主委,无锡市人大代表。
江波教授长期从事食品酶工程技术与食品功能配料研究开发工作,重点研究方向为新型食品用酶的构建、酶学性质研究及酶的应用。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主持研究“Aspergillus ficuum果聚糖酶降解菊粉机理的研究”和“ 聚糖醛酸裂解酶多结构域功能解析及嗜盐嗜温机制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双酶偶联法生产D-塔格糖”和“糖质资源高值化绿色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国际合作项目“黑曲霉工业化生产低聚果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食品中生物源危害物阻控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等。江波教授承担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其中工业化生产低聚果糖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成功在国内外10余家企业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近十年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等SCI期刊共发表200余篇,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主编了《食品化学》教材,主译了《食品科学导论》及权威食品科学教材-美国教授Fennema主编的《食品化学》。由于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做出突出贡献,江波教授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10余项。
►教育背景
1978.09-1982.07,学士,化学系,南京大学
1986.09-1989.07,硕士,食品科学系,无锡轻工学院(现金沙检测线路js69)
1989.09-1993.06,博士,食品科学系,无锡轻工学院(现金沙检测线路js69)
1998.7-1999.8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访问学者
2004.7-2004.9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006.9–2006.12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食品酶工程技术与食品功能配料研究开发
新型食品用酶的构建、酶学性质及酶的应用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型功能性糖、氨基酸及其它功能性配料
功能性组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研究项目:
部分在研项目:
1. 聚糖醛酸裂解酶多结构域功能解析及嗜盐嗜温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871745,2019-2022。
2. 食品致敏原和致病菌消减技术研究及安全性评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600902,2018-2021。
3. 由果糖生产D-塔格糖及酶相关技术,企业合作项目,2011-2021。
4. 功能性食品配料开发及产业化技术服务,企业合作项目,2017-2021。
►代表性文章
近十年来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近期代表性文章如下:
1. Qin, J. F.; Zhou, Y. J. J.; Krivoruchko, A.; Huang, M. T.; Liu, L. F.; Khoomrung, S.; Siewers, V.; Jiang, B.*; Nielsen, J., Modular pathway rewiring of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enables high-level production of L-ornith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5, 6.
2. Cai X, Seitl I, Mu W, Zhang T, Stressler T, Fischer L, Jiang B*. Combination of sequence-based and in silico screening to identify novel trehalose synthases.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18,115:62-72.
3. Cai X, Seitl I, Mu W, Zhang T, Stressler T, Fischer L, Jiang B*. Biotechnical production of trehalose through the trehalose synthase pathwa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8,102(7):2965-2976.
4. He W, Jiang B*, Mu W, Zhang T. Production of D-Allulose with D-Psicose 3-Epimerase Expressed and Displayed on the Surface of Bacillus subtilis Spor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6,64(38):7201-7207.
5. He W, Mu W, Jiang B*, Yan X, Zhang T. Food-Grade Expression of D-Psicose 3-Epimerase with Tandem Repeat Genes in Bacillus subtili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6,64(28):5701-5707.
6. He W, Mu W, Jiang B*, Yan X, Zhang T. Construction of a Food Grade Recombinant Bacillus subtilis Based on Replicative Plasmids with an Auxotrophic Marker for Biotransformation of D-Fructose to D-Allulo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6,64(16):3243-3250.
奖励
1. 2017年当选美国食品科技学会会士,为大陆首位当选科学家;
2. 2015年任国际功能食品大会中方会务秘书,获大会杰出会务服务奖。
3. 2015年获国际功能食品大会ISNFF杰出会务服务奖;
4. 2014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5. 2013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排名第三);
6. 2012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7. 2012年获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8. 2011年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9. 2010年获中国中国粮油学会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0. 2008年主讲的“食品化学”荣获国家级精品课程(排名第二);
11. 200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四);
12. 2006年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3. 2006年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一类精品课程; 主持的“食品化学”分别于2004年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二类优秀课程和2004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4. 2004年被评选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15. 2004年被授予“首届中国食品科技杰出中青年奖”;
16. 2003年获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17. 2002年被授予“无锡市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0余项。